暑气渐消,秋风送爽,又到了幼儿园的开学季。对于小班的宝贝来说,这是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,踏入集体生活的全新开始;中大班的孩子们,则要从轻松的假期节奏中慢慢调整,重新投入到和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、探索成长中。
无论是初次入园,还是“老生”返园,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小小考验。这份指南,希望能帮爸爸妈妈们做好准备,陪孩子一起平稳过渡,开心迎接幼儿园里的每一天。

小班新生:
从“家庭”到“集体”,建立安全感
小班孩子首次离开家庭,核心是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,减少分离焦虑。
心理准备:降低陌生感,建立期待
1.提前“剧透”幼儿园:通过绘本(如《魔法亲亲》《幼儿园的一天》)、动画或实地参观,告诉孩子幼儿园有好玩的玩具、新朋友和会讲故事的老师,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奇。
2.模拟分离场景:在家玩“上幼儿园”游戏,家长扮演老师,孩子扮演学生,模拟告别、上课、吃饭等场景,逐渐适应短暂分离(从5分钟开始,慢慢延长)。
3.正面沟通,不传递焦虑:避免说“不听话老师会批评你”“别哭了再哭就不接你了”,改用“妈妈相信你在幼儿园会很棒”“放学后妈妈尽早来接你”等鼓励性话语,安抚幼儿情绪,传递安全感。




作息调整:贴近幼儿园节奏
1.调整作息表:根据幼儿园的时间(如8:10吃早餐、12:30午休、14:30午休起床),提前几天调整孩子的睡眠、进餐时间,避免开学后因作息混乱哭闹。
2.培养自理能力:练习自己吃饭、穿脱简单衣物(如套头衫、松紧裤)、上厕所(提裤子、冲水),减少在园的挫败感。
3.减少过度包办: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、拿水杯,增强独立意识,适应集体中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的规则。




物品准备:带上“安全感寄托”
1.准备孩子熟悉的物品:如带一件喜欢的小玩具,或一张全家福,帮助孩子在陌生环境中找到心理慰藉。
2.做好物品标记:在衣服、书包上绣上名字或贴姓名贴,方便老师辨认,也避免孩子因找不到物品而紧张。


中大班孩子:收心蓄力,衔接成长
中大班孩子已有幼儿园生活经验,重点是调整状态、培养任务意识,为升入更高年级做准备。
心理准备:从“玩”到“学”的过渡引导
1.回顾与展望:和孩子聊聊上学期的开心事(如好朋友、喜欢的活动),再说说新学期的新目标(如“这学期我们可以学轮滑、篮球、武术等,掌握更多技能”),激发积极性。
2.强化规则意识:中大班开始有简单的集体任务(如值日生、整理玩具),提前和孩子约定“在幼儿园要听老师安排,和小朋友互相帮助”,避免散漫。
3.应对“返园抵触”:若孩子说“不想上幼儿园”,耐心引导:“幼儿园的小伙伴都在想你呢,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假期的趣事呀。”
4.大班专属:对即将升入大班的孩子,强调“你现在是幼儿园的大哥哥、大姐姐啦,可以为小班弟弟妹妹做表率啦,是不是很厉害?”,用“成长感”激发积极性。




能力强化:从“被照顾”到“能担当”
1.自理升级: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、叠小被子、准备第二天的衣物,大班可尝试独立系鞋带、整理桌面,减少对老师的依赖。
2.任务意识:模拟“值日生”游戏(如分餐具、擦桌子),告诉孩子“幼儿园需要你的帮忙”,增强集体责任感。
3.社交进阶:教孩子简单的解决矛盾话术,比如“这个玩具我玩5分钟再给你,好吗?”,鼓励主动结交新朋友或帮助小伙伴。




小贴士:
家长心态很重要
1.告别时“果断不拖沓”:尤其对小班孩子,告别时拥抱一下说“妈妈下午来接你”,然后转身离开,反复回头会加重孩子的焦虑。
2.放学后积极与孩子沟通,输送正能量引导,可以问“宝贝,今天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呀?”“认识了哪个新朋友?”,引导孩子关注幼儿园的美好。
3.信任老师,及时沟通:若孩子出现持续哭闹、拒食等情况,及时和老师沟通,共同寻找原因(如是否在园遇到小挫折),配合老师调整。




山东财经大学幼教服务中心全体教职员工欢迎小朋友们的到来!开学快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