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意渐浓,气温转凉,流感、诺如病毒、手足口等传染病易趁机“偷袭”。守护娃的健康,需要幼儿园的科学防护与家长的全力配合,这份秋日防疫指南请务必收好!
重点传染病“小恶魔”:认清特征早防范
1.流感:呼吸道的“发烧元凶”
由流感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,传染性极强。宝贝感染后会突然发高烧(39℃-40℃) ,还伴有头痛、浑身酸痛、咳嗽、咽痛等症状,比普通感冒更严重,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,病程通常7-10天。
2.诺如病毒:肠道的“呕吐克星”
这是幼儿园聚集性疫情的常见诱因,18个病毒颗粒就可能致病,通过污染的食物、水或呕吐物气溶胶传播。宝贝感染后常先呕吐再腹泻,粪便多为黄色水样,还可能腹痛、低热,虽2-3天可自愈,但易引发脱水,需格外注意。
3.手足口病:盯上小手小脚的“疱疹君”
5岁以下宝贝最易感,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。典型症状是手、足、口腔、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,伴随低热、咽痛、流口水,部分宝贝会拒食,多数1周左右自愈,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。
幼儿园行动:筑牢“全方位消毒防护网”
1.日常消毒:覆盖每个高频接触点
空气消毒:每日晨间、午休后、离园后必开窗通风,每天至少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阴雨天或雾霾天会采用紫外线灯进行无人状态空气消毒,杜绝病毒滋生。
物体表面消毒:门窗把手、水龙头、玩具架、桌椅等高频接触处,每日用1:200配比的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,作用1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残留;塑料玩具浸泡消毒后晾干,毛绒玩具日光暴晒,确保每个玩具都干净安全。
用品消毒:宝贝的水杯、餐具每餐一消毒,采用煮沸或消毒柜高温消毒;毛巾做到一人一巾、专人专用、每日清洗消毒,从源头切断传播链。








2
精准防控:把好健康第一关
每日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,入园时检查宝贝体温、口腔和手掌,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。若出现诺如病毒感染呕吐情况,会立即组织其他宝贝远离现场,工作人员穿戴手套口罩,先用消毒干巾吸附污物,再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区域及周围2米范围彻底消毒,20分钟后清理,杜绝病毒扩散。同时做好因病缺勤登记追踪,精准掌握每个宝贝的健康状况。


家长配合:做好“家庭防护接力员”
1.强化手部卫生:教宝贝掌握“七步洗手法”,饭前便后、从户外回家后,必须用流动水+肥皂搓洗20秒以上。特别提醒:酒精湿巾和免洗消毒液对诺如病毒无效,流动水洗手才是关键。

2.做好健康监测:每日送园前给宝贝测体温、看精神状态,若发现发烧、呕吐、腹泻、疱疹等症状,切勿送园!及时就医并第一时间告知老师,诺如病毒感染需康复后72小时、手足口病需症状消失后才可返园,避免交叉感染。
3.养成健康习惯:保证宝贝饮食均衡,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,不喝生水、不吃未煮熟的食物;规律作息不熬夜,每天坚持户外活动,增强免疫力。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。


秋冬传染病防控从来不是“独角戏”,幼儿园的细心守护加上家长的用心配合,才能为宝贝撑起最坚实的健康“保护伞”。让我们携手同行,让每个宝贝都能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