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雨水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气文化,感受自然的变化,山东财经大学幼教中心(舜耕校区)开展了丰富多彩的“雨水”节气主题教育活动,带孩子们亲近自然,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。
小一班举行游戏活动《彩虹雨》
小二班开展创意美工《春灌万物》
中一班组织古诗学习《春夜喜雨》
中二班进行律动表演《小水花》
大一班开展民俗体验《煮三花茶》
大二班进行科学小实验《雨的形成》
活动开始,老师们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、图片和视频,向小朋友们介绍了“雨水”节气的由来和特点。孩子们对老师的讲解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,了解到:雨水时节,气温回升、冰雪融化、降水增多,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小班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幼儿园内植物的生长情况,感受“雨水”节气带来的变化。孩子们还通过户外活动,体验到了集体游戏的快乐。除了观察自然,小班萌宝还在老师的指导下,利用卡纸、纸粘土等材料制作了与“雨水”节气相关的手工作品。一幅幅漂亮的作品,仿佛在诉说着雨水节气的故事,代表着春天的到来。

在文化传承方面,中班老师组织孩子们学习了古诗,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……”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,他们仿佛穿越时空,感受到了远古文人对节气的美好描绘和深刻感悟。优美好听的《小水花》律动表演更是体现了孩子们对美好春天的向往。

大班的小朋友开展了“煮三花茶”的制作体验活动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孩子们通过“取三花、识三花、闻三花、煮三花、品三花”等流程开展了活动。将“菊花、玫瑰花、茉莉花”放入壶中熬煮。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三花茶,孩子们心里暖暖哒,也更深刻地理解了食物背后的文化意义。在实验过程中,孩子们好奇地用手轻轻触摸瓶子,感受着水滴的清凉,仿佛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亲密的对话。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,简单了解了“雨水”形成的过程:在盛满热水的圆水槽上面放上冰块,被蒸发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就会凝结成水滴,水滴变大就会落下来,形成“降雨”过程。

此次“雨水”节气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,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了解了“雨水”节气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,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变化。我们将继续把二十四节气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,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,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,传承不息。